close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 !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內容,我覺得很美,而大家也或多或少都知道或聽過心經,不過對於經文告訴我們的是否能體會或是瞭解呢? 我覺得大部份的人都很難有所感受,對於文字的描寫與實際我們每日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總是那麼的遙遠而不可及,所以我想藉由之前禪十的感受,經過我這幾天的整理和消化,用比較科學的方式來分享,希望大家都能有收獲。

 

之前一篇我寫了,在禪十期間,我有一段時間都在思考跟體驗怎麼說由統一心到無心的階段,而統一心或者無心到底是甚麼? 有參加禪修的同學們應該知道,一般我們的心都是散亂的,也就是向外放的,攀緣的、有分別的心,那是甚麼呢? 如果有仔細觀查自己的言行舉止,就會發現,我們很容易受到外在的環境影響,例如: 在早上,晚起後要趕去學校上課或者去上班,這時搭捷運或公車時看到許久不見的朋友,結果就跟他聊了一下,多坐了一站在急急忙忙的跑回頭,趕到教室或辦公室去,結果遲到了,然後自己就很生氣為甚麼會這樣,為甚麼要晚起或者在快來不急的情況下還跟朋友聊到忘我,結果導致遲到這就是一般我們的心,總是外放的雜亂的,也因為這樣除了心理之外,也會耗費我們相當多的體力,如果意識較堅定的人或頭腦比較清楚的人,就比較不容易受到外在的影響,清楚自己所在的環境與自己要做的事情上。

 

經過訓練,一般人應該可以把心力增強,例如您找到喜歡做的事,或者重要的事,當你要做那件事情時就比較不容易受到其它人的影響,而經過禪修是最快可以讓您可以達到的,這時你的心已經可以由散亂心慢慢進入保持專注的心,就是專注在您要做的任何事情上,這時可能有外在環境的影響,不過你不太會受到那些環境的影響,但是可能還是會有念頭會跑出來。舉個例來說好了,像我以前很喜歡打電玩,每次都玩到欲罷不能,玩到吃飯的時後,媽媽以經在外面喊了,而且自己可能肚子也餓了,可是就是無法把自己移開,移開從畫面上到飯桌前,搞到家人生氣,而自己在吃飯還在想等下要怎麼過關又譬如有的人非常喜歡閱讀,常常看書看到不知道時間,這都是專注或者是一種統一心的表現,而在那樣的狀況下,自己的精神與身體狀況可能是相當好的,當離開了之後,才有可能感到疲憊,而在禪修時,如果可以練習到這樣的情況出現,可能會感覺時間過的非常的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talk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