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禹因治水,而三度經家門而不入。老子在道德經內說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觀世音菩薩因海潮聲而修證耳根圓通,反聞自性而得了無所得,成就無上菩提。瓦特因為對燒開水的啟發,而發明了蒸氣機,也開啟了近代的工業革命。而在你我的身體之中更有百分之七十的成分是水。

同樣是水,但是其千變萬化。不知道你是否對它有任何的感受。

透過物理與化學,我們知道,它可以是液體的,更可以是固體的,最後它又可以變成看不見得氣體。

大佛頂楞嚴經之中有一段經文讓我印象深刻,波斯匿王問佛陀怎麼可以知道眾生都有一顆不生滅的真心佛性,佛陀善巧地替大王指出眾生的肉身無時無刻都在變壞、變滅。但即使時間遷流,肉體老壞,但少時乃至老時其所見之恆河水,依舊是恆河水,似乎不變,和以故?

DSCF4971  

 

生在台灣的我們,對於水的狀態與印象,應該多是雨水與海水的液態感受。曾經在過日本住過的我,對於其另一個狀態,介於液態與固態間的冰或雪,另又別有一番感受。

另一方面,透過對水的觀察,可以幫助我們在覺性上的修行。我們的心就像是水一樣,我們常說有的人對人很冷淡。人與人之間缺少關懷與互動,就像是水一般凍了起來,特別是生氣的時候,像是塊堅硬的冰,想要溶解它看似簡單卻又很困難,常常一不小心就被它刺到。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的心就像是液態的水,隨著外在遷流不息,隨著習氣、愛好,四處的流動著,無有停歇。

困難的是,我們極少數的人能將心化為無形、無體像是氣態的水的氣態體。充滿這世界,與眾生同在,當哪邊缺水,立刻幻化成需被滋潤的雨水降臨。平時藏於虛空而又不增不減。

心就像那水,無有固定狀,憤怒如寒冰,溫暖如春茶,四處起變化,卻又不失體。
隨欲如洪水,壞滅諸城所,調伏如引水,灌溉諸作物,真實體無有,因緣起幻化。
無有是大用,隨順起變化,是水或是心,傻傻分不清,願將此心水,普潤於世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talk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