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介紹大師的文獻並不多,最詳細也是這次自己要分享的內容之中,主要是由唐朝道宣律師所著的,收錄由梁朝到初唐約144年間,約160名的高僧的資料文獻 – 續高僧傳,這本書加上自己與同學一同努力找到,種種中日之間學者對這位大師所作的研究,來分享給大家。

 

續高僧傳,將收錄的僧人行誼分為十種類來介紹,其中這十種類分別為 :譯經義解習禪明律護法感通遺身読誦興福、雜科聲徳。其中曇鸞大師被歸類為義解篇內的高僧。出現的資料於續高僧傳第六卷義解篇二之內,共約一千多字將大師的生平敘述完畢,不過因其種種對於淨土思想的闡述及影響,這一千多字的介紹似乎遠不及大師的貢獻。

 

曇鸞  

曇鸞大師像

 

釋曇鸞。或為巒。未詳其氏。雁門。家近五臺山。靈怪逸于民聽。時未志學。便往尋焉備覿遺蹤。心神歡悅便即出家。內外經籍具陶文理。而於四論佛性彌所窮研

 

對於法師只知道其出家後的法名,他原是祖籍今山西省雁門縣人,出生於距今約一千五百多年前的西元476年,當時因為家鄉靠近五台山,常常聽到鄉民述說著那邊種種靈異神蹟之事,因此在還未確認此生應該以何為學、以何為業時,內心便準備好要到五台山去找這神佛之道,在參訪五台山之後因心生喜悅,而走上出家之路。

 

這邊要與大家介紹,西元476年也就是公元五世紀末左右,在西方文明中,也就是古代歐洲近入中世時代,最主要是因為那時控制歐洲的羅馬帝國滅亡,因此進入了所謂的「黑暗時代」。

 

另一方面,中國則是處於魏晉南北朝時代,南方是原有朝代 - 晉朝的延續,北方則在不同外族的統治下相替的替換朝代當中。而曇鸞法師就是出生於這樣的時空之下。

 

根據現代的研究,透過那個時代留下來的文獻及文物可以知道,當時中國華北地區人民所信仰的,關於佛教中的認知,可以發現那時人們多膜拜釋迦佛以及彌勒佛,只有相當少數的人會造如阿彌陀佛,或者在那時被人稱為無量壽佛的佛像。

 

透過當時造像內容以及造像所題的碑文,更可以發現願生西方淨土的人並不多,並且那時的人還沒有像現在我們有,往生西方要念阿彌陀佛,或拜阿彌陀佛的觀念,有時在造彌勒佛或釋迦佛像時,也會迴向往生的親友到西方安樂土去。

 

接著我們回到大師的生平,這邊由於曇鸞法師出家究竟從誰為師,於五台山的哪間寺院,乃至出家前後,大師學過哪些世間的學問及技藝,出家後又受過怎麼樣的佛教教育都沒有記錄,所以不得而知。

 

透過研究大概知道大師大約15歲出家,然後在青年期間已經通佛教以外的教育,在當時中國北方儒釋道等的經典都具相當的程度,於佛學中特別專攻四論 – 也就是中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以及百論,和對「佛性義」(主要是大般涅盤經)有深刻的理解。

 

 

        讀大集經。恨其詞義深密難以開悟。因而注解。文言過半便感氣疾。權停筆功周行醫療。行至汾秦陵故墟。入城東門上望青。忽見天門洞開。六欲階位上下重複歷然齊。由斯疾。欲繼前作。顧而言曰。命惟危脆不定其常。本草諸經具明正治。長年神仙往往間出。心願所指修習斯法。果剋既已方崇佛教不亦善乎。承江南陶隱居者方術所歸。廣博弘贍海內宗重。遂往從之。

 

之後有一次在讀大集經的時候,因為經文內文翻譯的詞句對大師來說,覺得很難理解體悟,在注解這部經文時寫到一半就不幸身體不適,患上氣疾(應該是一種呼吸相關的疾病)。

 

要知道,在古代,特別是大師所處的年代,佛教才從印度傳到中國不過三百多年(約西元前後一世紀佛法傳入中國),當時許多經典也都還沒傳入,或者傳入時,因為翻譯者本身對中文的理解,還有所用的詞語與造詣等,都不像今日我們熟悉或者已經被重新定義完成,因此讀這些由國外來的經典,即始已經被翻成中文,也常常讓人看的一個頭兩個大的。

 

另外就是接下來將要提到的,那時的醫療更不像我們現在社會那麼普及與便利,若在家鄉城鎮中還可以給一些大夫看看病,但是像大師可能是在遠離城鄉的郊區修行,那麼看病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

 

因此,大師停下他多年來伴他走過數十年頭的筆,開始尋求醫療。於是離開修行的地方走到今山西文水、交城兩縣交界處時,看到異象,從秦陵故墟的東城門往上看忽然看到天空層層的雲層中打開一道署光,而似乎自體身體的疾病有好轉的感受出現。在那樣的情境之下,望著天空,大師對於生命的無常體驗更加的深,而在心中發下了這樣的願 – 要求得長生之術,以完成對於修學佛法的弘願。

 

於是他聽到了遠在南朝江南有位姓陶的修行隱士,這位修道人對於仙術有很深的造詣,是四方所崇的大師,於是曇鸞大師便生起了到南方去尋求協助的念頭,也開始往南方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淨土宗 曇鸞 續高僧傳
    全站熱搜

    notalk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