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拋下多年工作的我,隻身利用打工度假簽證前往日本,那年剛好是日本發生311大地震的年頭。
雖然落腳的地方是距離福島有五百多公里遠的大阪,但國內媒體聳動的報導下,也讓當時在台灣的親友為我的決定而有所不解。而到達異地的我,雖然看似拋下了一些包袱,但緊接而來須要面對的,卻需直接面對不是照著自己腦中規劃的步調而前進。
當初覺得在大地震之後可能相對的比較好找到打工機會的我,卻連連吃了閉門羹,在深思熟慮之下,決定積極的找日本人練習我那破爛的日文。當時我在網路上找到了幾位交換的對象。
一日,走在應該人潮洶湧的大阪南區最繁華的道頓掘商店街上,只見三三兩兩趕著下班的日本民眾,震災真的那麼嚴重嗎,當內心還這麼想著的時候,在網路上相約的語言交換對象已經出現在我眼前。
「すみません、コウさんですか(請問是黃先生嗎)」、「はい、あの。。。(是阿、那個…)」、「サオです、英語のエクスチェンジパートナー(我是Sao,語言交換的人)」於是我就與語言交換的對象進行了幾次交流。
有一次,Sao跟我提到了一個經驗,這位女生曾經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曾經她被許多美國人問過這樣的一個問題:「你有甚麼宗教信仰呢?」接著她的話,我笑笑地問她說:對阿那你怎麼說。她回答我說,其實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不覺得它很重要,不過後來我一直被不同的美國人詢問,仔細思考後,我覺得因為在我生長的過程中,中學、高中都是佛教辦的學校,所以我就隨口回答了我是佛教徒,不過現在仔細想想,連甚麼是佛教我都不知道呢。
那麼日本的年輕人到底有甚麼宗教信仰嗎,Sao說大概是沒有宗教(日文:無宗教)吧。
後來,我在日本的媒體與書籍中看到,日本人雖然有很多宗教的行事(儀式),例如一個日本人家中有小孩出生時會帶去神社參拜,七五三(女兒節)、成人式等都在神社渡過,然後結婚時也會到神社去,但隨者西洋化的結果,目前有越來越多的日本青年選擇到教堂來舉婚禮儀式。而人生的終點,絕大部分的日本人是回到佛教的寺院去,選擇佛教的儀式來辦理法事。但是目前認為自己是”無宗教”的人卻越來越多。
日本名媒體人池上彰先生這樣解釋:日本人雖說自己是「無」宗教,但內在的含意是東方佛教智慧中的「無」,也就是尊重超自然的宗教意識,可以說是融通無礙,而不是西方認知的沒有。
雖然我不太確定,像Sao這樣日本年輕一輩的人來說,他們說的”無宗教”信仰是不是像池上先生所講的,但日本民眾對於傳統文化乃至宗教行事的投入,相信還是深深影響著每個日本人。
或許有這樣的生命經驗,讓我開始思考比較了同樣的問題若是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應該有的答案為何。
最近在日本影星清水富美子出家事件所造成的騷動與話題
年輕一代的宗教究竟為何?
回到台灣沒多久,有一次在德語課上,因為自己身穿一件印有”Spiritual environment”的 T-shirt,讓老師非常感興趣,而問我那是甚麼,透過解釋讓他知道了我是佛教徒這件事,於是老師就在課堂上,要我介紹並且問大家知道關於宗教的事嗎。
出乎我意料的,雖然我在課堂上相較起來是比較老的學生,但是幾乎在台灣年輕一輩的人對於宗教多是無感,或者不了解。
在華人圈中,台灣比起大陸,雖然有種種的差異,但身在台灣的我們卻有著傲人的宗教自由。在台灣我們著名的宗教盛事莫過於媽祖遶境活動,而這項活動甚至還被稱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
此外,我們是三大佛教系統中有著優良傳承的漢傳佛教系統,台灣佛教界一直以來也是世界知名的,而天主、基督宗教更是在台灣土地上發光發熱。而每當台灣社會發生重大的災難時,宗教界們也都會一同出面來安定人心、社會。不過對於年輕一代的人來說,宗教究竟是甚麼樣的存在呢?
最近嚴長壽先生出版的新書《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最後一個章節就提到了這個議題,面對宗教大師的凋零,台灣社會重新洗牌,未來我們年輕一代的精神文化領域是憂是喜,我不得而知,只希望年輕一代的我們能多一點對此事的關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