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真是個特別的日子,由於柏諺的協助,一天之中我跟幾位同學參與和走訪了三峽天南寺的落成以及北投農禪寺的「興家‧新家‧心家」活動,對我來說等於一時之間親臨了新的道場的設立與見証了具有歷史意義即將重修的寺院。
新舊之間著實讓我有所感受,本來只是參與活動的我也在幾天之後,想寫下自己個人的感想,但千言萬語的表達我想都沒有辦法比上大家親自到這些地方走一走來的實在。
記得在明日的佛教(本書為收集聖嚴師父早年於人生月刊的文章)這本書中看到,師父曾經提到:慈濟、文化與修持為現在佛教救世、住世與利人的三大要務。而那時的社會就已經普遍的要求佛教界多作慈善的工作,但師父特別提出站在佛教的立場,大家還應該要兼顧佛教文化的發揚與佛法修持的實證。足見師父早已洞察未來世界不管是佛教教界或者社會與文化都即需佛法的利益。
也因為如此,走訪過兩處代表不同時代的寺院讓我有以下的感受:
第一、寺院形式的改變 – 佛教的傳播跟隨著時代的腳步與各地人文文化的不同而演變著,以漢傳佛教來說,千年的漢傳佛法的傳承與演變我們可以睽視一二,寺院除了提供人們心靈的安定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教育人心與文化的傳遞,一個有豐富內涵的社會與文化其必定對自有的文化與知識有所保護乃至發揚光大,這樣的觀念我們可以在目前的世界看到,相信未來也勢必朝此一方向進行。因此寺院的功能除保有既有的安定人心的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能教育大眾、傳承文化。這些不管是目前在我們的新的天南寺或者即將改建的農禪寺都可以看到。
第二、宗教師的養成 – 師父曾經開示過,出家菩薩是出家無家處處家,其實一個道場或者寺院雖是僧眾安住的地方,但是法師們都是為了利益眾生而出家行菩薩道,所以寺院之中的法師也都像師父一樣安心於道且發願做大宗教師。對於寺院這樣一個具有弘法傳法與教育功能的地方,出家法師今日所需負擔的責任與工作相對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個宗教師若能自利利人,相信是這社會或者世界極需珍惜的資產。而一個偉大的宗教師也如同釋尊一般的,遊化人間、弘化一方,教導人們如何由佛法當中得到利益,乃至達到脫離三界苦的目標。今日的寺廟硬體建設可以相當的先進,但在宗教師的培養當中無非是藉由環境與因緣而造就,對於現今乃至之後的世界,相信宗教師若能在寺院之中領職的工作或者接觸的環境之中培養成長與利益大眾,相信一定為世界之福。
第三、文化的傳持 – 我們生於這世間,特過佛法得知這個世界終將會成、住、壞、空。而能在這樣的三界之內我們還能「空花佛事,時時要做,水月道場,處處要建」實在另人感動,也因為如此,即使身處三界的我們能有機會、有因緣接觸佛法、學習佛法。又人類因有歷史以來,利用不同的工具與技術才能把前人的智慧一代一代的傳遞下來,若以科學來看,因為人類無法直接由上一代把經驗還有知識透過遺傳給下一代,那麼文化的傳承就相當的重要了。藉由傳遞,人類可以累積經驗。藉由傳遞,人類可以開創未來。也藉由傳遞,我們可以感受經驗到前人的智慧,發起感恩與感謝的心念。而在許多經驗與文化的傳遞之上,身為漢傳佛教的寺院不管是過去、現在乃至將來,都是負擔相當重要的文化傳承的責任。不管是寺院硬體有形的文化財,到禪、佛法的人文藝術,不同時代禪、佛法對人心淨化的教育和修持,若能積極的發展貢獻於世間,是必為眾生帶來大利益。
而法鼓山的這兩處道場,也讓我看到僧俗四眾依著師父的理念,具體的慢慢在這世界推動這些工程、培養這樣有願景的宗教師和傳持這美好的文化。就像我在農禪寺看到的活動一樣,走過開創期到成長期,現在保存繼有的智慧大步的走向未來,相信這些寺院將會領著眾人一同前進,持續扮演推動這世界淨化的角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