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印尼的第一場弘法工作

 

5  

果元法師在棉蘭弘法活動的宣傳海報

 

 

晚間,一行人到達圓覺講堂準備進行法師第一場在印尼的弘法工作。其實我們在棉蘭即將進行的禪三與這場講座是一系列的活動,當地菩薩在設計與廣宣的時候是一起規劃的,所以在DM上寫的是Seminar dan Retret Meditasi Chan/Zen,就是一個講座加上一個禪期,讓沒有接觸過漢傳禪法的菩薩來參與。

 

這場講座約百人參加,主要的場地是在圓覺講堂的二樓,聽眾除了有棉蘭當地的菩薩們之外,也有四位法師加入,一位比丘及三位比丘尼。演講在晚間七點半開始,比原本DM上晚了半小時,負責的印尼菩薩說這是棉蘭的風格,寫的時間是參與人從家中出發的時間。確實在演講之後陸續都還有人才到,這樣的風格也許在數十年前的台灣也曾出現過,但現在已經不會這樣了,也許未來棉蘭也會改良這樣的風氣吧。

 

另外就是,法師在開始演講時剛好我注意到,來到印尼第一次聽到穆斯林的禮拜聲,也許是我們入住旅店有比較好的隔音牆,讓我到達印尼後的隔日晚上才第一回聽到穆斯林的禮拜聲。不過禮拜聲之外也夾雜著外面大馬路傳來汽機車的拉叭聲,法師的第一場演講就此開始。

 

13  

在圓覺講堂內之演講,法師用中文開示,由學源法師即時翻譯成印尼語

 

法師首先由漢傳禪法的源頭說起,由釋尊開始說起,傳承一開始只有口頭,之後始有文字,但文字又因時代不同有不同的敘述,傳到中國之後,由於中國既有的高度文明,與印度傳來的禪法彼此互相激盪之下,產生了新的詮釋,由初祖到六祖,六祖之後產生中國自有特色的禪法。漢傳禪法是掌握佛法的基本精神而產生活潑化的教學,並不如一開始傳入漢地的那樣注重每一個修行過程應該有的體驗,是故開展出了頓悟的法門。

 

之後六祖的弟子發展出了公案話頭禪與默照等禪法。接著法師給大眾一些有趣但充滿禪機的禪宗故事,也分享了漢傳的禪法是行住坐臥都可以用,生活即修行,禪法在生活之中的觀念。

 

接著法師請大家體驗動禪,也開放現場菩薩的提問之後,圓滿了第一場的弘法活動。在法師幽默及詳細的介紹了漢傳禪法之後,可以看到現場許多菩薩都相當的法喜。不過在當中自己才察覺到,原來許多我們認為是常識的漢傳佛法或禪法的歷史發展或者其特色時,在漢地圈之外是如此的不被人所知,即使像棉蘭地區,在印尼這個國家之中最附有中華文化的地區,當中法師只有在棉蘭地區用中文帶領禪修與演講,其它地方都是用英文。

 

15  

現場聽眾踴躍發問之一景

 

        但這些漢傳佛教的知識在該地卻似乎相當的貧乏。七世紀義淨三藏在該地寫下《南海寄歸內法傳》,讓我們知道當時這個地區(蘇門答臘島)是當時西行去印度的僧人們必經之地,當時該地曾有僧侶數千名,如今就像是流水一般,一去不返。除了這塊土地的人民對於佛法的不熟悉之外,對於大乘漢傳禪佛法來說在這地方更像是塊處女之地。

 

        而學源法師目前在蘇北的雨林保護區之內也保護著被歷史所留下的26座佛堂,並且提到該地有個地方叫做達摩(Dharma),他問當地原住民為甚麼有這個名稱,當地人也不曉得只說是先人留下來的,有感而發的跟我們說到或許大乘禪法曾傳播到這個區域。

 

        也許這只是個美好的想像,但我想沒有甚麼不無可能的,大乘禪法特別是六祖的頓悟法門,發源地是中國南方的廣州,廣州自古有與東南亞有航海與交易的往來,通商或者宗教異文化的交流很多都可能相互影響著,只是似乎目前學者或者身為佛教團體的組織,並沒有投入足夠的資源在研究或探討這個未被開發的區域,期望未來世人能有因緣能揭開這個神祕面紗。

 

16  

圓覺講堂演講後,一行人與護持本次的法師及護法居士菩薩一同拍照

 

829

一早,一行人前往棉蘭郊區進行禪三。車子漸漸的駛入山區,一路上看著源源不絕的來車,雖然看似山路,但沿路都是滿滿的車子,道路兩旁也不如我們在台灣認知的山區狀況,遠遠的才有一村莊,一直到我們即將舉辦禪期的Lotus village,即使有一定的海拔高度,但沿路兩旁都有住家或者建物,而道路也常常有大幅度的迴轉,看起來許多地方都可以把道路設計的曲率較小的,但印尼鄉間的道路就是被建設成很彎曲,也許這是政府想出來讓人民不開快車吧,益或要照顧到每一戶人家,所以馬路要每一戶都經過,我心中不經有這樣的疑問。

 

23  

禪期中法師帶領禪眾至戶外經行,需先走一段路,雖然是山區道路,但是車流量跟道路設計迥然於台灣我們熟悉的山路

 

在棉蘭由於是第一次舉辦禪期,除了大法器是菩薩請法師特別在台灣購買帶過去以外,其它的如方墊圃團都是菩薩特別由雅加達運送過去的。

 

我們到了之後,隨即展開場佈,場地並不大,但在詢問過將會參與的學員數量時,卻出乎意料的多,所以勉強將場地佈置完之後,接著就等待禪眾的到達了。

 

當天晚上,果元法師給了這個禪期的第一場開示,本來法師要介紹禪修應該有的規矩,但到達的學員只有一半多一點(30),所以跟大家講解了放鬆,怎麼清楚身體的感覺,怎麼從局部的放鬆到全身的放鬆,還有身體之外,心理怎麼影響身體放鬆等,教導大家要用渡假感恩滿足的心情來參與這次的禪修活動。這邊的開示如同前一天在市區的講座,果元法師用中文講,學源法師即席翻譯成印尼文,這邊要特別提到的是,學源法師的翻譯非常的生動與活潑,除了話語中感受到活力,其表情與手勢也都很令學員攝受,現場也因為如此非常的輕鬆,大家都充滿了微笑。

 

39  

Lotus village中的禪期,印尼的菩薩都非常活潑與珍惜法師至印尼弘法的機會,一有機會就不斷請法與發問

 

830

今天一早,終於其它尚未到達的學員也都到達。這次的學員有四位尼眾,加上近20位男眾與20多位的女眾學員等,其中許多應該都是有華人血統的菩薩,並且近一半也都是相當年輕的菩薩,所以感到非常的有朝氣。

 

法師在一天之中給禪眾三次的開示,這天將打坐最常出現的兩種狀況昏沈與妄念介紹給大家,並且介紹了怎麼對治這兩個狀況。然後法師帶領禪眾到附近一處基督教園區內的草皮經行,因為由禪修的地點到經行處需要走出到車水馬龍的道路上,然後才進入該園區,所以在出發前也介紹了現在觀與經行所需注意的事項。

 

19  

帶領大眾至附近一處基督教園區內的草皮進行經行

 

下午法師替大眾介紹坐姿八式動禪的前四式。到晚間法師替大家講解為甚麼我們的禪修中有加入許多如瑜珈運動經行等的動態活動,提到師父為了現代人適應的關係參考了許多文獻乃至不同傳統的禪修方法,而研發了適合現在人禪修的教學方式,也開放現場菩薩詢問各自在練習禪修時所碰到的問題。

 

這一天的禪修與法師的開示依舊延續著前天晚間的氛圍,雖然大部份的禪眾都是第一次參加,但似乎很快的投入,另外一些有參加過不同教學方式的禪眾,似乎對我們動靜調合的禪修教學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也更加喜愛禪修。

 

另外就是這一天是自己第一天開始正式投入弘法活動,前面幾天都只是跟著果元法師。今天除了上台示範一些瑜珈動作之外,也正式了第一次的海外梵唱,第一次一手拿引磬一手拿大磬鎚,還要開口發出不熟悉的印尼音,雖然有點挑戰,但還是在其它法師與諸護法菩薩的協助下,開始了自己在印尼的第一次弘法活動。

 

24  

 本次禪期的禪眾後來有近五十位參與,其中還包括了四位的尼眾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talk123 的頭像
    notalk123

    禪。在。我。心

    notalk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