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聚台南緣,皈依講座行

    26日晨,僧大男眾部展開了一年一度的校外教學之行,由法鼓山出發直奔這次校外教學的地點 – 台南。比原定行事提前兩日的我們,提前來到大台南地區,是因為殊勝的因緣。

    在僧大校外教學行程前,趕上僧團大家長方丈和尚,在27日於台南大學舉辦的皈依大典暨講座活動。

    台南,是台灣地區著名的古都,更是全臺最早開發的城鎮,最早的紀錄是在西元十七世紀。在這個時代,來到這片土地的歐州人,因為看到台灣美麗壯闊的自然面貌,將台灣島稱為福爾摩沙(Formosa)。

    四百年來,經過荷治、明鄭、清領及日治到今日的民國時代,台南人文薈萃,風華不輸日本的古都京都,讓即將展開校外教學的我們,在此地與大眾共結三寶緣,臨聽方丈和尚幽默風趣又智慧滿點的演講後,開始了台南文化關懷之旅。

 

慈悲與奉獻,不分國界與宗教

    27日結束上午在台南大學由方丈和尚主持的皈依大典之後,下午至位於台南市北門區的烏腳病醫療紀念館。

 

即款兮生不如勿生,即款兮活不如勿活

鋸斷去兮,安怎咯來行踏,走跳,親近咱兮土地 

疼疼疼,疼佇心,疼甲困勿去兮,暗冥,看出來是一片兮烏暗

烏跤病膿 無法度看著伊兮將來

~詩人 黃勁連

    這是台灣台語詩人黃勁連先生,用台語詩寫下台灣在二十世紀初,許多位於台灣西南沿海地區民眾得到烏腳病,所遭遇的苦難心境。腦海中依悉浮現出聖嚴師父曾經說過的那句話: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烏腳病醫療紀念館,是紀念那個時代這些苦難人民在遭遇這樣的病痛之下,許多人奉獻了一生來醫療並教育的一個場所。

台灣烏腳病之父 - 王金河醫師,就是上個世紀用盡生命來奉獻給這群得到烏腳病病患的仁醫。這個醫療紀念館也是王醫師當時為治療病患,而在北門所設立免費醫療診所的地點。

在紀念館中,我們看著紀念王醫師與烏腳病患的故事,也知道了當時這個診所,除了王醫師的愛心之外,當時還有一同為防治烏腳病奮鬥的謝緯醫師,和美國基督教芥菜種會孫理蓮(Lillian R. Dickson)女士,共同為病患作出無私奉獻的點滴。

而王醫師在這片土地上的奉獻,到今年3月份已經圓滿捨報了,他的女兒也對於,在其父親往生沒多久後,僧大學僧們親自的到訪,感到非常的欣慰,除又與大家分享與交流之外,也對於年輕一輩的僧大學僧,給予許多正面的肯定與鼓勵。

對於王醫師的家族,乃至過去在這片土地上,為治療烏腳病而積極奉獻的人們,雖然當時許多人的宗教信仰是以基督教為主,但承如王女士跟僧大學僧互動中說的一般,真正的愛、慈悲與奉獻卻是不分種族、國界與宗教的。

帶著滿滿的能量離開紀念館之後,我們前往附近的井仔腳瓦盤鹽田,這裡是北門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場,最早是在明鄭時期由鄭成功的參軍陳永華,為過去制鹽技術不良,而改良而建設成的。

作為鹽的製造場,直到2002年初已經結束了它的任務,目前是台南北門區著名的景點。而我們到達這裡時已經接近夕陽下山的時刻,看著三百多年前留下的鹽場、百年前的「鎮海將軍廟」,與現今為國防所建立的海巡巡防所,及為發展觀光的所設的觀景台等等,伴隨著海風與西沉的夕陽,似乎述說著數百年來,即始身處虛幻無常的人們,仍然充滿希望的在這片土地上,為了美好的未來努力建設著。

 

勇登大凍山,夜訪南古蹟

28日一早,在雲集寺做完早課的大家,前往台南第一高峰,身為台灣小百岳之一的關仔嶺大凍山。

關仔嶺大凍山為標高1241公尺的山,根據過往經驗,協助帶領僧大法師們的義工說:需要四個小時來回的路程,在僧大同學們的體力上,應該是會提前完成攻頂的任務。

果然僧大的同學們只在三個多小時就完成登山任務。大凍山步道沿徒有許多生態優美的植物,由於當日天氣屬於陰天,本來可以眺望山下群山交疊與蒼蒼鬱鬱的景致的大眾,只覺得如處仙境,因為在半路就有薄霧與雲層隴罩。

而南台灣的氣候也讓一群來自北臺灣的僧大學僧適應了一陣子,登山時,一直都讓大家覺得溫度不低的感覺,卻到峰頂時感受到陣陣的清涼,這時大家也才豁然開朗的知道,為甚麼這座山要叫做大凍山。

是日晚間,先在台南分院用過藥石之後,便展開了夜訪台南古蹟的行程,這個行程,特別安排台南地區的法青與僧大的同學們,一同參訪以下的古蹟:小天后宮、大天后宮與赤崁樓。

由於台南地區的法師協助,我們在行程之中,安排了對台南地區參訪地區相當熟識的菩薩,來替大家解說這些參訪點的歷史。不管是前一日的醫療紀念館、井仔腳瓦盤鹽田等,到夜巡這些古蹟時,菩薩都詳細的補充許多故事與歷史。

由於台南地區歷史悠久,因此留下的古跡文物也相當的多,其中的大、小天后宮,更是可以代表漢民族移居台灣的重要地點。媽祖文化,相信是在台灣長大的法師們,不可缺少的共同記憶之一。當中,在台南的小天后宮與大天后宮,就是在明鄭時期台灣府城,不管是最早開基的小天后宮,或是由官方建立的大天后宮,今日它們都走過風華,也見證了府城的歷史。

在十七世紀由荷蘭人於今台南市內建立的普羅民遮城,曾為荷蘭統治台灣的中心。其後經過政權的興替,今日的赤崁樓便是由其部份的殘跡,加上後來的海神廟及文昌閣而成的。而我們參訪赤崁樓時,剛好也碰到開放時間結束前,所特別設置的夜間燈光展示,讓夜訪古蹟的大家帶著美好的回憶結束這日的行程。

 

斯土斯民,穿越時空回顧台灣史

29日一早,來到位於台南安南區的台灣歷史博物館。這所博物館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當年的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即有創設一回顧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博物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博物館在民國百年開始對外營運。

由於自己曾經於數年前拜訪過位於日本的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因此對於新成立的這所台灣歷史博物館有相當深的感受。

一般人對於博物館的功能也許不是那麼樣的清楚,在維基百科上指出:一般人歸納出博物館所富有之功能為: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項。對於博物館展示功能的部份,大家應該比較清楚,比起其它的部份,應該相對認識的比較少。

當年在日本九州參訪其國立博物館之時,對於日本這個國家對於文化的保存與教育和研究,留下深刻的印象。現今的時代,相信不管是在典藏文物的技術或是研究方法上,都比人類在歷史長河中過去的任何一個時代,還要有長遠的進步。可惜的是,在亞州看來,日本民族對於文化保存最重視,中華文化之中,已經有太多的文物在天災人禍之中失去了。

聖嚴師父曾經在《評介.勵行》一書中,其中下篇有一文「要有文化熱」,更是勉勵佛教徒們要關心歷史,與努力於文化事業之上,而僧大這次的校外教學之中,不管是古蹟的巡禮,還是這次的台灣歷史博物館之行,彷彿都延續著師父的願,僧大特別規劃這些極富教育意義的行程。

以台灣為主體的這所歷史博物館,以先進的互動技術,還有主題式的展示區,回顧了台灣從史前時代到今日的民主社會,可以說令人印象深刻,透過如同穿越時空隧道回到不同時代的台灣島,加上專業解說員的解說,也讓大眾對這塊土地有更多的認知。

 

瘋獅.安平陶藝行

回顧台灣歷史之後,我們接著來到有全台最早市集的安平區,這裡在荷治時代被稱為「大員」,帶領的義工菩薩替大家解釋到,今日許多人說愛台灣,其實台灣、就是「大員」音的轉變。而在這區域,曾經家家戶戶於家門口掛上劍師造型的避斜物品。在台南最後的一個行程,就是體驗陶藝的製作,除了用陶土製作這個有歷史意義的安平劍獅外,僧大學僧法師們也在陶藝老師的指導之下,DIY完成了或杯或盆的陶製品胚胎。

一塊陶土透過水的溶入,加上制陶者的心念與雙手,塑作出不同樣貌的作品,即始有共同的目標,要將手中的陶土製作成杯子,但也會因著不同的因緣,讓杯子的高矮胖瘦或紋路有所不同,一個陶杯的製作體驗,也讓我們對於天底下沒有兩件完全一樣東西的禪理,有更多的體會。

 

 

此次的校外教學,在充滿人文關懷的氛圍之下圓滿結束了,過程中或感動、或感恩種種的人事物。走過歷史,看見現在,一切彷彿早已安排好,但又有許多人的協助與安排才有這些的呈現。相信這些人與事都會印刻在每一個參與這次校外教學的僧大學僧們,與協助的護法菩薩們的心中,願彼此都能延續這樣無上的法緣,持續為人間淨土的建設而努力。

 

 

 

 

arrow
arrow

    notalk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